每到年底,大多數公司會針對組織及員工展開年度績效考核,評估一年工作成效究竟怎么樣,是否完成各類年度目標,以及實施相應的差異分析。然后,考核結果會作為公司下年度經營計劃的基礎輸入,以及用于員工個人的分配、培訓、崗位調整等。
績效考核只是績效管理閉環(huán)體系的重要一環(huán),但卻是非常敏感,因為考核結果關系到公司高中基層每個員工的薪酬分配、職業(yè)發(fā)展等切身利益。企業(yè)如果推行績效考核,只能在公司與員工之間尋求平衡,強調偏向一方都會使其功效大打折扣。在現實中,將績效考核工作做得很好的企業(yè)很少,主要原因在于割裂看待績效考核(僅多與薪酬體系相聯系),而忽視其它配套的基礎管理體系。若持續(xù)完善目標計劃體系、數據收集體系、運營管理體系、管理者素質體系、文化支撐體系五大基礎管理體系,績效考核工作將變得更加有效。
一、目標計劃體系
公司年度經營目標及計劃是績效考核的起點,然后以考核指標的形式逐層分解,分解到產供銷等價值鏈各環(huán)節(jié),分解到部門、崗位、人員,分解到季、月、周,從而形成戰(zhàn)略導向性(而非管控導向性,偏員工事務性考核,個人績效與組織績效相關性可能不高)的績效指標體系。現在常用的BSC、KPI、GS等都是很好的考核工具。如果指標不夠重要,盡量不用考核的形式,而是應該采用其它管理手段來實現。目標計劃體系應該關注的第二個關鍵點在于確定目標值,即各目標達到什么樣的水準才符合公司發(fā)展要求,比如凈利潤增長率應該為多少?年度財務費用應該控制在多少?核心人才招聘應該為多少?等等。目標值是公司必須要回答的,而且一定是經過全面系統(tǒng)、各方充分研究、溝通確定的,講究的是準確、共識。
二、數據收集體系
沒有準確數據,就沒有有效考核。數據主要分為運營數據、財務數據兩大類,也具有層級性,不同層級人員的考核需要不同層級的數據。每一個考核指標所需數據背后都是依靠一系列管理工作來支撐;有些指標所需數據很重要,企業(yè)就需要努力完善相應的管理體系、提供條件。比如:銷售收入達成率,需要準確的銷售收入核算體系;管理費用控制率,需要公司制定費用預算體系、費用核算體系;生產訂單完成率,需要營銷部與生產部之間界定訂單類型/生產周期/生產責任等;工作計劃完成情況,需要各部門制定季/月/周工作計劃,以及相關部門的跟蹤、落實、統(tǒng)計工作等。數據收集也是一個系統(tǒng)性工作,企業(yè)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數據的精細度。
三、運營管理體系
公司及大多數部門層面的目標計劃體系、數據收集體系都需要公司運營管理部門負責統(tǒng)籌、組織相關事宜,一般由總經理辦公室或企管部或運營部或戰(zhàn)略發(fā)展部行使相應職責,貫穿績效目標制定、跟蹤落實、結果評估與分析、結果應用等相關工作。在大多數企業(yè)實踐中,基于能力限制、意識不足等因素,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往往被忽視,導致戰(zhàn)略目標實質性直接略過部門層落到崗位層、員工層,向下戰(zhàn)略意圖體現不足,個人績效與公司績效嚴重脫節(jié),整個績效考核工作的價值無法有效體現。
四、管理者素質體系
企業(yè)高中基層管理者一般為目標制定者、工作指導者、績效考核者、績效改善溝通者,管理者的能力及覺悟直接關系到績效考核執(zhí)行功效。從能力方面說,至少管理者要深刻知悉對被考核者應該考核什么、制定什么樣的目標值、評判績效表現的優(yōu)劣標準是什么、如何指導其績效改進;從覺悟方面說,至少管理者要保證績效評估相對客觀,不能有太多“部門主義”、“好人主義”等做法,以免人為破壞考核體系的公平性。絕大多數企業(yè)都會存在以上兩方面問題,如果推行績效考核則需根據企業(yè)性質、發(fā)展階段、地域特色等因素制定匹配的考核方案以及相應配套措施,而不能照搬、迷信做法。
五、文化支撐體系
績效考核本質上是對員工的約束機制,與人類“趨利避害”本能相左。公司若實施績效考核就需要建立配套的績效文化,講究結果導向、專業(yè)導向、效率導向等的必要性、正確感,不用遮遮掩掩講溫情,同時建立良好人文氛圍、合作機制、薪酬機制等彌補績效文化的不足。通過多種文化綜合引導,激勵員工充分發(fā)揮能動性,推動組織向前發(fā)展。
如果企業(yè)對績效考核寄予厚望,就需對目標計劃體系、數據收集體系、運營管理體系、管理者素質體系、文化支撐體系五大基礎配套管理體系認真檢視。若上述基本條件不成熟,企業(yè)績效考核則應“抓大放小”,主抓組織績效而非員工績效、長期績效(對應年/季考核)而非短期績效(對應月度考核),其它非戰(zhàn)略性相關工作通過其它方式而非績效考核來解決。如果某指標確實具有重要戰(zhàn)略性,則應逐步完善相應管理體系、緊跟發(fā)展。